2010年3月28日 星期日

紅河擁抱的城市~越南的河內

撰寫人:唐逸、謝惠真
河內的基本檔案:
  • 越南首都和全國第二大都市,人口約有四百萬
  • 位於越南北部的紅河三角洲。
  • 氣候四季分明,一月份均溫約攝氏15度,七月份均溫可達到攝氏29度,溫暖的氣候使其盛產稻米和熱帶水果。
城市的記憶:
           藩屬小弟 中國老大


       河內是越南的古都,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有人居住。由於越南地理位置近中國,早期多屬中國的藩屬,中國秦朝和明朝時都曾入侵,受中國文化的影響很深,河內位於紅河旁邊,人口又多,自然多為歷代王朝得政經中心,中國化的名字如宋平或大羅。歷史上較著名的本土王朝為11世紀李朝,15世紀黎朝,以及19世紀最後一個王朝,阮朝,”河內”這個名字也正式出現,取其受紅河環抱的意象。







 文廟,裡面是早期王室對孔子的尊崇所建的,上面可看見清楚的中國字。越南長期延用漢文,雖然漢字在1945年革命勝利後被拼音文取代,但漢文化的風俗、社會倫理早已滲入這個國度。

          殖民的烙印 法日美的侵襲


       1873年,越南被法國殖民,河內成為法屬印度支那的首都,這段期間,法國人為了使河內朝現代化發展,在不斷闢建新道路和新建築的過程中,犧牲了不少越南傳統建築,倖存的一些規模不大的寺塔,點綴在河內的各個角落,使河內呈現一種傳統與現代和諧並存的新氣象。1940年,日本佔領越南,1945年收復,在胡志明宣布越南獨立之後,河內成為了越盟的政府所在地。然而法國殖民者在1946年再次侵佔了該城,越南民主共和國(北越)與法國殖民者經過9年戰爭,終於在1954年收復河內,其並成為獨立的北越的首都。然越南戰爭爆發,南北越對抗,河內的基礎建設飽受炸彈攻擊。1976年南北越統一,河內成為越南的首都。
                                                                                                               河內大教堂








巴亭廣場位於河內市中心,是舉行集會和節日活動的場所。1945年9月2日胡志明主席在此宣讀越南《獨立宣言》,宣布越南民主共和國成立。

 
城市的風貌

傳說
       11世紀時,李朝開國君主在河內親睹一隻由湖面直升天際的金龍,便把河內改名為升龍並遷都於此。15世紀時,黎太組獲得一把神劍並用以擊退中國大軍,後來在遊湖時遇到神龜索劍,當時的湖便得名「還劍湖」,今為河內市區的休閒景點。



城市街景



 
 
 
 
 
市區機車、腳踏車充斥,尖峰時段車流量驚人、車速快且喇叭聲震耳欲聾,但見行人悠閒地漫步於街上,與衝鋒陷陣的騎士們成了強烈對比。許多載著外國觀光客的人力車也穿梭在車陣當中。


       城市裡歐洲風建築林立,這是受到過去的殖民母國法國影響。法國人當初為了建造新的建築,拆掉不少越南傳統建築,只有零星的塔寺仍然散布在巷弄裡。而戰後的法式建築多改建為精緻餐廳。此外,城市裡處處可見中國文化的影子,像是亭台樓榭、廟宇,甚至還有科舉放榜時用的石龜碑座。


街上到處是小販,兜售從水果到咖啡和豆花等各種產品,他們適應力極強,只要有幾張簡單的板凳就能做生意!城裡也不乏熱鬧的市集,最早的商業市集就是今日的熱門觀光景點「36街」,每一條街都以商品命名,如今有些街道的商販仍然維持傳統,販賣與街道名稱相同的商品。
傳統藝術


水上木偶戲是具代表性的紅河平原傳統藝術。表演場地為湖泊,為了讓木偶在水上演出,表演者須浸在水裡操作木偶!演出題材多為傳奇故事,或是反映越南民俗風情的故事,如越南人面對大自然或敵人威脅的劇碼、農暇時的農夫和科考中第的士人的故事。




展望與包袱


紅河把文明帶進了河內,歷史也把傷痛和契機帶進河內,這個苦難的城市已經發展出一套獨特的包容力。但河內並不自卑,1930年胡志明創立越南共產黨,後來經歷中南半島戰爭及六七十年代的抗美越戰,河內選擇成為一個共產主義的城市,直到1987年因應世界局勢,實行門戶開放奮力投入世界市場,不難發現,這個城市,這個國家正一步步開創自己的路。現在,河內是一個騎在摩托車上的城市,改革開放、經濟起飛,與中國大陸的貿易網絡越來越頻繁,台商也早就嗅到當地的錢味紛紛過去設廠。新舊交替、貧富差距、社會秩序的重建與混亂等都同時存在,河內背著許多包袱,但他也正昂首闊步向未來邁進。
延伸閱讀參考資料


越南社會文化學習網http://blog.yam.com/hongzen63/article/5682612

不錯的文化評論http://tw.myblog.yahoo.com/jw!LSLie7GBERojpzZpgOkIOWU4/article?mid=38


維基百科


部落格:
似水年華http://blog.udn.com/amemiya/2605902

窗外有藍天-山居筆記http://www.wretch.cc/blog/agogovicki/20789923

風之遊子休閒旅遊網: http://www.flying.com.tw/travel/trip/vietnam/hanoi.htm

經典雜誌http://taipei.tzuchi.org.tw/rhythms/magazine/content/107/hanoi.htm


數篇旅遊新聞

2010年3月21日 星期日

每周作業!!

課程進度
第 1週(3/1)課程導論與內容說明
第 2週(3/8)地圖‧誰的東南亞
■ 團體作業 Activate group blog, identify five potential issues of your final report
第 3週(3/15) 神話‧源遠留長的歷史與記憶
■ 團體作業Briefly introduce Srivijaya, Mataram, Majapahit, or Malacca
第 4週(3/22) 城市‧生於斯
■ 團體作業Choose one SEA megacity and edit its City Profile
第5週(3/29) 環境‧從天然資源到氣候變遷
■ 團體作業Choose one SEA eco-pollution and analyze the impact to local society
第 6週(4/5)清明節不上課 伊斯蘭與日常生活
第 7週(4/12)宗教‧伊斯蘭與日常生活
■ 個人作業 「個人」對課堂演講的心得報告(no more than 1 page)
第 8週(4/19) 期中小測驗 (請留意上週課程宣布事項)
第 9週(4/26) 性別‧美麗拳王的美麗與哀愁
■ 團體作業 Choose a female political elite or opinion leader and introduce her story
第 10週(5/3) 人‧從他們到我們
■ 團體作業本週請各組確定期末報告的主題
第 11週(5/10) 農業‧餐桌上的稻米與綠色革命
■ 個人作業 OPTIONAL—BOOKREVIEW BONUS(+1)
第 12週(5/17) 商業‧到南洋做生意
■ 個人作業 「個人」對課堂演講的心得報告(no more than 1 page)
第 13週(5/24)移民‧人的流動與跨界
第 14週(5/31)邊境‧沒有國家的人
■ 團體作業Choose a SEA border conflict, briefly analyze it on your blog
第 15週(6/7) 國家‧社會與人文的代言者
■ 團體作業Draft the final group report on your blog
第 16週(6/14)課堂報告(TENTATIVE or 東南亞與臺灣)
第 17週(6/21)課堂報告
第 18週(6/28)課堂報告

東南亞古國介紹(2) 馬打蘭,滿者伯夷,馬六甲

馬打蘭王國 (Mataram)
馬打蘭王國 是一個在爪哇島中部發展的印度化王國,存在的時間為公元8到10世紀,由一個叫做
桑賈的國王所建立的國家,也因此被叫做桑賈王朝,但隨後在後期時由 Isyana王朝所主宰。 最後由Sailendra王朝,在850已成為馬打蘭王國的主導力量,在當時的爪哇島上是室利佛逝的強敵,不過在十世紀時依然不敵室利佛逝的力量,最後在西元1045年時,國家被一分為二,也宣告馬打蘭的結束。

滿者伯夷 (Majapahit)
13世紀時東爪哇的一個王國,位於今日泗水的西南,《元史》稱為麻喏巴歇,《明史》稱為滿者伯夷,也是消滅室利佛逝的國家,其疆域鼎盛時期幾乎囊括整個印尼群島、馬來群島和菲律賓的一部分,是印尼史上空前的大帝國。
滿者伯夷在十四世紀時正式對明朝稱臣進貢,同時鄭和的船隊也到過滿者伯夷,影響了日後華人移民到此地,開啟了東南亞經濟與社會史的新頁,在十五世紀末時被東爪哇所滅亡


馬六甲王國 (Malacca)
其建國為當初單馬錫國滅亡之後,其居民向北遷徙,建立了以馬六甲為中心的馬六甲王國,並於西元1405年開始入貢明朝並受其保護,於是馬六甲開始繁榮起來,成為東西貿易的與交通的樞紐。
國土擁有馬來半島的大部分,同時也控制了蘇門答臘以及婆羅洲的部分土地,是繼室利佛逝與滿者伯夷後,稱雄於東南亞的大國,但是在十六世紀由於葡萄牙勢力開始往南洋發展並要找葡萄牙海軍以及貿易的基地,因此在1509年以龐大艦隊入侵,並於1511年七月一日占領馬六甲,便淪為帝國主義者的殖民地。

東南亞古國介紹(1) 室利佛逝

室利佛逝王國是東南亞三大古國之一,發源地為蘇門答臘的巨港,開國時間不詳,中國首次對該王朝的紀錄是於公元七世紀對中國進貢,同時室利佛逝的物產也很豐富,例如:金、汞砂、龍腦,又有獸類野豬。
七世紀時室利佛逝王國邁向興盛的時期也逐漸成為佛教重鎮,同時不斷的向外擴張,併吞鄰近國家,最後將爪哇島以及馬六甲半島納入勢力範圍,甚至控制整個馬六甲海峽的主權,積極的發展農業與手工業,經濟繁榮,成為國際貿易的重要地區。
自西元904年,中國古書改稱室利佛逝為三佛齊,藉由這一點可以發現伊斯蘭文化已經逐漸取代了印度文化,它已成為强大的海上帝國。據南宋時人趙汝適所著《諸蕃志》記載,三佛齊有十五屬地,這些屬地分布在蘇門答臘島、馬來半島、爪哇島以至柬埔寨等地。同時代的阿拉伯人蘇萊曼在《中國、印度的故事》一書中,也記述了三佛齊繁榮强盛的情况:三佛齊疆域廣大,土地肥沃,村落相連,人煙稠密。

此外室利佛逝也是一個宗教文化相當發達的地區,首都巨港為佛學重要研究中心。中國在唐朝時期佛教盛行,為了學習和研究佛教,不少僧人往往先到室利佛逝,學習梵語和佛法後,再前往印度深造前往印度求經。唐代高僧義淨曾三次到此地研究佛經與梵文文法前後長達了十四年之久,根據義淨的記載,室利佛逝有僧侶千餘人,其戒律和儀式與印度方面大同小異。

室利佛逝留給後代最有名的建物就是"婆羅浮屠",所謂婆羅浮屠的意思就是"在山上的廟",它位於爪哇叢林的山上,是世界上最大的佛教寺廟,約在西元八百年時建造完成,它的外觀看起來像是一座有階梯的金字塔,地基是正方型的平台,上有幾層圓形的階壇,當然越上層的階壇就越小,到最頂端的一層則是距離地面約有十多公尺的地方,而此層為一個巨大的鐘型祠堂,又稱為大佛堂。

三佛齊於十二世紀末時衰微,主因是因為三佛齊想要獨佔印度洋的商業霸權,數度遠征錫蘭,搞得民窮財盡,最後被滿者伯夷所滅,其中一部分人逃到一個島上建立了單馬錫國(Tumasih),就是現在的新加坡。

2010年3月15日 星期一

開張囉

開張囉!!

以後這邊就是我們放作業的地方!!

大家一起加油